
澎南濱海樂園
澎湖在史前時代以已有人類居住,稱為『澎湖原人』,而最早南宋的文獻記載,澎湖列島又稱平湖嶼,自南宋時已有派兵駐守,澎湖本島是一座火山島,島上多有玄武岩地質景觀,平湖一詞,則因列島包圍的內海風浪平靜如湖面而得名。
本商圈位於澎湖本島南端的山水里,在清朝時稱為『豬母落水社』,依據在地耆老口述彙整後,大致有有兩說法。
有一說:古早時村子沿岸偶爾會有巨大的章魚上岸覓食,而當時豬寮為了排水方便也建在海岸附近,就有母豬遭章魚拖入水中。
另一說:則是現稱三0高地小山丘,古稱豬母水山,有一處『吼洞』,漲潮時會發出轟隆轟隆的吼聲,如果遇到風浪大時,海水更會由吼洞噴出,猶如海中有母豬要爬上岸的吼聲。
透過這兩典故,而母豬台語稱為『豬母(ti-bó/tu-bó)』,豬母落水就由此而來。
然而喜歡窩在洞穴裡的章魚,或許曾經真的有超大章魚就窩在吼洞下方的海蝕洞穴中,在馬來西亞語中又稱『豬母酸(Tu-bo-sui)』,發音實在很像台語的『豬母水( ti-bó-suí/tu-bó-suí)』依照明朝、清兩朝的海盜歷史,澎湖和馬來西亞之間的航運非常繁榮,或許也有點關係呢!
戰後村里的鄉佬們覺得山水二字,非常符合有山有水的豬母水,遂擬定以山水為里名,此後山水即成為了澎南區最大的民宿與水域活動的聚集地。